第2367章 人事调整迫在眉睫-《正义的使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同时,也要注重梯队建设,让年轻有为的干部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,为南州的干部队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安秉州州长、告河市委书记这些关键岗位,人选的确定必须慎之又慎,要综合考虑干部的综合素质、专业能力以及过往的工作业绩,确保选出的人能够迅速进入角色,打开工作局面。”

    “你作为组织部长,要牵头负责,会同相关部门,尽快拿出一个既符合上面精神,又切合南州实际的调整方案,提交常委会讨论研究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个过程中,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尤其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,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公正性。”

    在厉元朗谈及意见的过程中,肖路远掏出笔记本,将厉元朗所说重点,一一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,这种态度,就值得肯定。

    等厉元朗发表完看法,肖路远则说:“书记您放心,组织部门一定按照您的指示精神,迅速行动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会重新梳理全省干部队伍情况,特别是对那些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、实绩突出的干部进行重点考察,确保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安秉州和告河这两个关键岗位,我们计划采取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,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结合干部的过往任职经历和专业特长,初步筛选出几位候选人,形成详细的考察报告后,再向您和省委常委会汇报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,关于年轻干部的梯队建设,我们也会在方案中突出体现,比如在一些重要部门的副职岗位上,适当安排有潜力的年轻干部,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,为南州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。”

    总的来说,肖路远这番态度,基本符合厉元朗的心意。

    就在肖路远全力以赴组织部里相关人员,就干部调整方案展开紧锣密鼓的修订工作时,南州省各地市的干部们也都敏锐地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微妙气息。

    特别是那些在基层深耕多年、渴望获得更大平台施展抱负的干部,以及部分因岗位调整可能面临变动的人员,这段时间更是心思浮动,私下里的议论和猜测从未停歇。

    组织部的办公电话几乎成了热线,不时有各地市的组织部长打来电话,旁敲侧击地询问调整工作的进展和方向,试图为本地争取更多的机会。

    肖路远对此早有预料,他要求部里的同志严格遵守组织纪律,对任何打探消息的行为都要坚决回绝,确保调整工作在保密和公正的环境下有序推进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亲自带领几个核心团队,加班加点地对各地市上报的干部材料进行逐一审核,结合厉元朗提出的原则和要求,反复比对、筛选,力求让每一个推荐人选都经得起检验。

    会议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,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档案袋和各种分析报表,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苦涩和烟草的味道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专注的神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