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真是岂有此理,算上维护运河的费用,运漕粮的成本居然比直接买粮都高。他史可法还以忠臣自居,好大的脸。即使他自己没贪,难道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在那儿吗?还恬不知耻的上奏让废了海关署。幸亏当时皇帝脑子清楚,为朝廷保住了海粮入京的渠道,不然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形,缺粮都能将朝廷给坑死。 “明日老夫回京、天津港这边的情况非常好,但你们也不能懈怠。眼下朝廷是最困难的时候,需要吾等协力共进。从天津港的情况来看,朝廷走向中兴并不是难事,老夫希望诸位为了陛下、为了大明、为了天下百姓,一定要吃住劲干出一番事业来。今日我们所做的事,必会载入史册。将来丹青上对吾等的评价,全看今日我们是否尽心。”不自觉的,周延儒也有了和皇帝一样的毛病,喜欢逢人就打鸡血、灌鸡汤,原来这玩意儿也具有传染性。 心中充满希望的周延儒,动身离开了天津港。而从海上,一艘艘满怀希望的海船靠了港。 海商范一伟带着自家的海船又一次到了天津港,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四次来港了,要不是被关宁军清君侧耽误,他都能跑第五趟。 到了港之后,将入关勘验的事交给了管家,范一伟自己直接去找老客户去谈进出货的事。也就天津港的官员们有规矩,让范一伟能放心。在其它港,他可不敢这么做,哪怕是应付一个随便的巡检,都有可能被盘剥的血本无归,万万不敢将这事交给其它人来代劳。作为一名商人,范一伟觉得现在的天津港才是真正能做生意的好地方。 见了老客户后,将货单交给对方一看,喝顿茶的功夫,就将船上的货卖了出去,剩下的事,就是底下人具体交割。 “范东家、今年还能再跑一趟不?”恒远商行的管事在交割完生意后,继续和范一位攀谈起来。 “还想着再跑一趟,今年行情好啊。以前最耽搁时间的是南边出货和收粮,今年失了漕路,南边一些人连官粮都拿出来卖钱,收粮容易的很!吾这边现在主要卖的是煤油,销路好找出货很方便。再跑一趟应该没问题。” “哪下次来的时候,范东家能不能多带一些茶叶,品相不用太好,我们是要卖给北边的鞑子,他们只要是茶叶就行。” “贵号不是一直在做京城的生意,怎么现在也做起了口商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