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四人随即便和鲜国使团其他成员,离开皮岛,回王京去了。 在鲜国官员走后,姜曰广有些疑惑地问道: “陛下,这监护鲜国是怎么回事?” 朱由检便从徐光启当年的请监护属国的奏疏说起,把来龙去脉详细解释了一遍。 最后笑着说道:“姜先生,如今徐先生年事已高,况且又不在这里,这监护鲜国的重任只能由你来担当了。” 姜曰广也是耿直之人,听到朱由检这么说,也知道眼下确实没有比自己更适合的人选。 自己上次去鲜国,鲜国民众也确实对他真心钦敬。 便也不推辞,说道:“谢陛下信任,臣定不辱命!” 朱由检对姜曰广的直接爽快很满意,点点头。 随即姜曰广和毛文龙商议,把船队运载的物资军饷搬运上岸。 毛文龙安排皮岛官兵去卸载船队货物。 朱由检想到随船队而来的,还有一拨抗拒君命的文官。 具体数量应该有七十六人之多。 当初除了黄道周、刘宗周、钱士升三人,再加上抗议报名的前三十人,还有五十三人当时是被锦衣卫带下去调查的。 调查结果是十二人有劣迹,还剩下四十一人,所以押运到皮岛的一共有七十四个充军文官。 这些人里或许可以挑选出几人给姜曰广监护鲜国当帮手。 他对姜曰广道:“姜先生,船上的那几位,这段日子可还好么?” 姜曰广自然知道皇帝指的是谁,连忙回禀道: “大多还好,只是开头几天都晕船晕的厉害,后来便也习惯了。”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问道:“他们可曾去东江各岛上看看?” “臣在各岛停留时,特意让军士把他们带上岸,许他们随意走访,也都看了军民惨苦情形。不少人都颇有触动!”姜曰广说道。 朱由检眸子里闪光道:“其他人或许能触动,只怕刘宗周、文震孟这些迂夫子,还是不易改变吧。” 姜曰广略有些尴尬地笑了一下,“这个,臣倒也未曾详细问过。只是见大部分人的表情,应该是有所感触。” 朱由检点头道:“好,现在就把他们带到朕面前,朕亲自问问他们。” 姜曰广领命,随即吩咐手下亲兵等运载文官的船只靠岸后,把人领过来。 亲兵领命而去。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后。 一行约七十多人的队伍,朝朱由检这边过来。 这些人虽然说是充军到皮岛,但从走路的仪态,可以看出,仍旧在竭力保持着士大夫从容舒展的模样。 身穿襕衫布袍。 步伐不疾不徐。 神情淡定之中又透露出一丝不容轻慢的尊严。 左右聛睨顾盼之间,似乎是到皮岛来视察的。 随便单独拿一个出来,都是可以镇压一方的存在。 只是现在却有七十四人之多,这情形看着就有点不伦不类,甚至带着一丝滑稽。 那些还留在周围的东江将官士兵,看见这情形,也有些目瞪口呆。 有人忍不住低声嘟哝道:“这是把一帮太爷请到岛上来了啊。” 旁边的人低声附和:“一两个太爷倒是不打紧,这么多太爷,谁来侍候他们?” 这群曾经的朝堂官员,无须别人指挥,就自动按照原本官位高低排成前后队列。 大概官位相同的,则又按齿序排定前后,一丝不乱。 朱由检看着他们走过来,脸上微笑,心中想道: “这七十多人,就算就地组建一个朝廷班子,都是绰绰有余了。” 队伍最前面为首之人是曹于汴和刘宗周。 曹于汴已经七十岁,须发皆白,苍髯皓首。 经过海上这番颠簸,相当疲惫憔悴。 好在他年龄虽大,平素身体健朗,总算支撑过了这段海程,没有垮掉。 刘宗周在旁,弯腰侧身扶着他前行。 曹于汴却看着前方,目光一扫,已然看见了朱由检。 他愕然叫了出来:“陛下?!” 后面也有多人同时看到,也纷纷叫道:“陛下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