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两位回去和国王好好商议一下,以后贵国如何应对建虏,须有长远之计。 “本都督有一句忠言相告:虏性豺狼,贪得无厌。贵国有限之精神,何能供此无厌之贪欲?若畏之如虎,终非自保之策。” 金启宗二人唯唯几声,便转身出去。 毛文龙待两个使者出去,转身对朱由检道: “你这后生厉害!一番话说下来,鲜国使者连三船货物都顾不得要了。 “你方才说的监护鲜国,只是吓唬一下鲜国使者,还是朝廷真有这意思? “要只是临时起意这么说,就冒失了,倒和鲜国弄僵了关系。” 朱由检微微一笑: “都督放心,晚生既然敢这么说,自然是朝廷的意思。对鲜国若再这般纵容下去,只怕当年我大明抗倭援朝就真的白费了功夫。李朝国王表面忠顺,实则畏威而不怀德。” 毛文龙眼睛发亮:“若是朝廷真有这意思,自然再好不过。本帅也一直苦于束手束脚,有朝廷支持,则鲜国军民皆可用。” 朱由检道: “要对付建虏,管束鲜国,是我大明必须要做的事。当年辽东经略熊廷弼,就有奏疏提议,派官员驻扎义州,招募难民,选练成兵,与鲜国军队合势。都督开辟东江镇,已起到熊经略提议之作用,只是对鲜国的约束调用,却还不够。” 毛文龙听朱由检提到熊廷弼,心中有些不快,愤愤道:“俺鼓动辽东义民取镇江时,这熊廷弼却有许多恶言。” 朱由检知道毛文龙对熊廷弼也有些误会,心存芥蒂,便解释道: “都督误会熊经略了,那时候熊经略的意思只是责怪辽抚王化贞没有做好准备接应,没有让镇江起义发挥更大作用,原不是针对毛帅的。实则熊经略是最早赏识毛帅之人。” 毛文龙眉毛一耸:“这是怎么说?” 朱由检说道: “熊经略在给朝廷的《援将劳苦异常疏》中,便曾赞扬推荐毛帅说: ‘管铁骑营加衔都司毛文龙,弃儒从戎,志期灭虏,设防宽、叆,凡夷地山川险阻之形靡不洞悉,兵家攻守奇正之法无不精通,实武弁中之有心机、有识见、有胆量、有作为者,岂能多得?’” “若不是熊经略有识人之明,如何能这么早就看出毛帅才能?” 毛文龙呆了一呆:“这奏疏,俺却未曾见过!” 朱由检笑道:“这是熊经略给朝廷上的奏疏,毛帅那时候还只是一个都司,自然见不到了。” 毛文龙道:“俺一直还以为是巡抚王化贞赏识提拔。一直以为王巡抚对俺有知遇之恩,还想着将来等平虏成功,能向朝廷请求开释王巡抚。” 朱由检道:“若不是熊经略推荐在前,只怕王巡抚都未必知道毛帅。” 啪的一声。 毛文龙以拳击掌,怅然道:“俺误会熊经略了。” 朱由检点头:“眼下若是能使监护鲜国一事成功,也算是真正落实当年熊经略之提议。 待时机成熟。都督上疏说明熊经略当年主动放弃关外,坚壁清野之策并无不妥,也可告慰熊经略在天之灵。” 毛文龙点头: “监护鲜国之事,莫如由姜抚台担当此任更合适。若是俺去做,反让鲜国上下不安,不免阻挠更大。” “都督为何这么说?”朱由检也能猜到一二,不过他还是想听听毛文龙怎么讲。 “你们一路来皮岛,想必也见过各岛情形。”毛文龙叹了一口气,“鞑子占了辽东,前后将近百万难民逃了出来。朝廷以前给的那点军饷,如何能养活这么多人?” 朱由检点点头:“都督说的是,晚生所见,东江军民确实惨苦得很。”、 “从鞑子地盘逃到鲜国的难民,饥寒交迫,固然免不了要抢掠鲜国百姓。便是已经到了东江,受了管束整训的军民,有时饿得急,也免不了要去鲜地抢掠。”毛文龙皱眉道。 对这种情况,朱由检自然也有所了解,他同情道:“东江军民也只是想活下去。” 毛文龙继续说道:“俺虽然也屡申严令,只是为了军民饿死得少一些,把东江镇维持下去,不至于瓦解,有时也免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,只是如此一来,鲜国百姓和官员自然对辽东难民和东江镇更厌恨了。” 他说到这里,怅然停顿。 显然对此颇为郁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