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七千册西欧书籍-《崇祯慑寰宇,不用黑科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利玛窦翻译的《乾坤体义》,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《同文算指》、《浑盖通宪图说》、《圆容较义》,合作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;

    “阳玛诺的《天问略》、熊三拔的《表度说》;

    “臣与利玛窦合译的《几何原本》、《测量法义》、臣与熊三拔合译的《泰西水法》;

    “王徵和金尼阁合著的《西儒耳目资》等等”

    朱由检点点头,眼中精光闪烁道:

    “这些还不够,朕听说先生们和西人合译的西洋书,大多是这些西洋人解释含义,而后卿等确定译文。须是有我大明人精通他们文字,才好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说的是,臣也觉得如此非长久之计。朝廷原本设有四夷馆,专门培养翻译夷文的人才。这四夷馆里只设韃靼、女直、西番、西天、回回、百夷、高昌、缅甸、八百、暹罗十馆。却无欧罗巴馆。”

    朱由检知道眼下欧洲通用文字乃是拉丁文,来大明的传教士,无论来于欧洲哪国,使用的都是拉丁文。

    当时欧洲的文献,也都是用拉丁文写成。要大规模翻译西方著作,培养拉丁文人才,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“徐先生,这事情你可尽快上奏疏,提请在四夷馆中增设欧罗巴馆,招募聪明子弟学习西字。

    “欧罗巴与其他蛮夷不同,招收学员数量必须多,第一期招生,可先定一百人。至于教师,便可聘请在京城的西洋人。你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朱由检盘算,目前四夷馆中的十馆,针对的大多是文明水平较低的族群。

    欧罗巴馆放在四夷馆,招收学生人数特别多,也显得不相称。

    眼下只能是权宜之计。

    以后应该独立出来,而且按照西方发展趋势,还应该开设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俄文的译馆。

    徐光启听到朱由检的话,却是大喜。

    他原本的意图,无非是借修历,朝廷能赞助一些经费,翻译部分天文历算的书籍也就满意了。

    但看皇帝的意思,却是真的要大干一场,目的不仅仅是修历,而是全面培养能翻译西学著作的人。

    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原先的期望。

    他满怀激动之情,当即领命。

    崇祯随即又问道:
    第(2/3)页